2012年11月20日

七千字的寂寞

明天要交最少三千字的散文,題目是父母家人或童年。還有最少四千字的小說。我的腦子空空一片。

童年離現在很遠了吧,能夠有一點描寫的大概就是國小跟萱玩耍之類的,但是說實在我們現在作的事也差不多。然後父母家人呢,雖然我愛我媽阿,但是要寫到父母甚至是別的家族之人,感覺就都是一些如同八點檔的愛恨糾葛。老實說也甚平淡,誰家沒有難唸的經。而且我又沒有兄弟姊妹,感覺題材就少很多。之前讀了黃小黛的家族記憶,寫得真是不錯。我是從他的部落格知道這個人的,但也不算有發摟,之後發現一些共同認識的人。然後這書是封面很美,粉紅色有復古窗花的壓文,光拿在手上把玩就覺得很美,可惜邊邊包進去有點不平。文字很樸實,不是很讓人哭哭的那種,但是感覺就很實在。看台南人寫吃的最有趣了,每樣食物都讓人躍躍欲試。之前beat在部落格見面會講過,在台南讓人感覺時間變得很慢,但是連煮一壺水都很有意思。總之就是讓人想移民到台南之感。

小說之前的綱要是寫性愛火車趴的故事,但是我想我應該寫得出同類型但是更貼近的東西吧,但總不好交上去通篇馬賽克唄。

嗚嗚然後我還一直被威脅說不寫就不愛我了,我覺得好傷心,我要躲起來了。

2012年10月16日

莫言小說中的人性

最近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,雖然因為政治因素,正反意見都有,不過在大為洗腦下,我還是有在愛莫言的。我覺得,畢竟這是文學獎不是和平獎嘛,然後我也很懷疑那些質疑莫言得獎的人有沒有看過他的作品。 順帶一提,罵的人之中有說他超過毛澤東在延安文藝的講話,這個東西之前上課大為也有給我們看過。

於是我就要打鐵趁熱了,全新公開一篇寫於100年4月28日的20世紀中國文學史的期末考,親愛的大為老師指定我們閱讀莫言的紅高粱家族,以及部分的檀香刑、豐乳肥臀、酒國後的閱讀心得。

試以本課程指定的四部長篇小說,寫一篇莫言小說的評論,自定篇名。

<莫言小說中的人性>
莫言的小說,除了濃稠的文字、豐厚的詞藻、鮮明的敘事色彩,另一項顯著的特徵,就是幾乎貫穿每個故事的暴力與性,以及不時提及的飲和食。有人會認為,這不過就是些聳動而一吸引讀者的題材,的確是這樣,但我想這些題材之所以會吸引讀者,正是因為他們都是流竄在我們血液中,最原始的本能。

「食色性也。」食和色正是維持物種延續的最大要素。在<<紅高粱家族>>和<<豐乳肥臀>>中的饑荒場景,展現了人們能為了食物做出的努力。相較於食,性在各種文化中都是較為禁忌的話題,但人們千方百計的迴避它,卻不能沒有它。而莫言在高密東北鄉這塊雖是齊魯儒家文化的發源,卻又天高皇帝遠的窮鄉僻壤,給了「性」這個題材茁壯的土地。<<紅高粱家族>>中余占螯和戴鳳連在高粱田中相親相愛,可以說是最自然、純粹、真摯的性了,他們的慾望如同一把火焰,在色澤鮮明的高粱田中燃燒,我認為這是很美好的風景。有的性則是帶有功利目的的,如<<檀香刑>>中眉娘和縣太爺錢丁的關係。有時候性則是一種暴力的手段,如日本兵對婦女的侵犯。而有時,食色也是鄉融合的,<<豐乳肥臀>>中上官金童對乳房的依戀,可能就是這樣,有點佛洛依德的「戀母情結」的味道吧。

酒精也是一種人性的測試劑,醉了的人,會脫去禮教的束縛,展露本性。<<酒國>>裡,丁鉤兒參加的豪飲筵席讓他失了態。作戰的情節中,他們多半也灌了幾口酒,驅除心中恐懼才上陣。

在暴力、酷刑中,常見群眾的聚集,可見人們在害怕的同時,卻也有股像蒼蠅食腐的衝動,不自覺的想過去瞧瞧。<<檀香刑>>中,趙甲行刑的場面,總是充滿觀看的人,雖然有的是被逼迫的,但應該多半都是懷抱看戲的心態。

莫言小說中魔幻寫實的表現,很多來自迷信,像<<紅高粱家族>>去問死小孩求明牌和<<豐乳肥臀>>中的狐仙三姊。而這些原始的信仰,也是人性中重要的一環,人會想要尋求心靈的寄託和生死的依歸。這些迷信雖看似荒謬,卻帶給人們生存的動力。

我以為,這些性阿、暴力阿......不只是一個吸引讀者的題材而已,這既是莫言想傳達的價值觀,也是想對著讀者的一面鏡子:如果我們剝除了那些文化、禮教、道德、教育,人是否也都是這樣子的。藉由這些赤裸的、扎眼的元素,書中角色發展出鮮明的個性、行為,我們也看到了,在人皮外衣下,人類最真實的動物本質。


期末考文章到此,不過我覺得結構跟想法都很混亂啦,感覺就是要證明給老師看我每本指定的書都有看,而且也確實是這樣。考試是很緊張的!我最近重讀檀香刑,發現眉娘跟錢丁不是只有利害關係的,他們是充滿濃烈的慾望呀,這邊修正一下。我在不知道哪裡看到一個人對莫言得獎發表負面評論,我找不到原出處,但是我覺得雙關得很有趣,分享一下:「既莫言,余不語。」原本有想說修一下文章的,但是好麻煩,所以保留原汁原味小大一拙作了。

2012年6月19日

討厭

對一段沉默耿耿於懷。

本來就是只會對自己愛的人生氣嘛,誰在乎其他不重要的別人想什麼做什麼說什麼。

被忽略之後,就慢慢的不想被看見了。

2012年3月3日

Nothing Left

You don't know how much I can do for you. I can give you my body, my soul, my promises and share my life with you. I don't mind to sacrifice for our common happiness and goal.

I can be sweet, I can be sexy, I can be naughty, I can be wild, for you and only you.

But once you choose to leave, there will be nothing left, nothing.

2012年2月29日

氣味中的熱帶印象──《野半島》的味覺書寫

這是世界華文文學上學期末關於馬華文學的作業。



《野半島》是馬華作家鍾怡雯的專欄集結而成的散文集,內容多半是講述作者在馬來西亞故鄉發生的往事,包含自己的童年與青少年往事,與家人生活的點滴。這本散文集,或許因為篇幅不長,或許因為談論的是在北緯五度的赤道地帶,文字讓人覺得溫暖可親,炎熱潮溼的熱帶意象近在眼前。

我認為,讓這樣的意象栩栩如生的原因就是對於氣味的描寫。味覺可說是人類感官中最不被重視的了,氣味無法收藏、無法保存,但是卻能夠最直接和深刻的喚起腦中記憶的所在。這些散文裡,不論提起食物、場所、甚至人身上的味道,都能讓讀者彷彿置身現場,親「聞」其境。

先從食物談起,食物的氣味可以同時由舌頭和鼻子感受,形象尤為強烈。在我的腦海中,談到南洋食物就是又酸又辣。正巧,鍾怡雯先後在〈虐待舌頭〉和〈難以承受的酸〉談到酸和辣兩種味道。她的品嚐方式,的確是相當激烈而赤裸的,不論是撒上大把辣椒做為各種食物的調味,或是直接吃酸仔。連吃芒果和鳳梨,都要加上辣椒、蝦醬或醬油來提味,頗有台灣南部吃大番茄切片加薑末醬油的異曲同工之妙。

在馬來西亞常見的Kopitiam,雖然沒有在這個以鄉村為背景的散文集出現,但是咖啡讀來也是色香味俱全。馬來西亞的咖啡製程不像別處的咖啡,而是加上糖來拌炒。因此,〈暗影搖動〉中作者在台灣聞到糖炒栗子,才會想起炒咖啡的味道,以及那冬夜裡家鄉的氣息。〈早餐和馬桶〉裡,提到早餐祖母「嘆」咖啡的方式,那杯佈滿油花的咖啡連貓咪都愛。這種奇妙的混搭,可說是遍佈中西,不只台灣人吃油條會加豆漿、米漿或杏仁茶,連西班牙的炸油條churro也常被浸泡在巧克力或是咖啡裡一起品嚐。

台灣有「香蕉王國」的稱號,然而鍾怡雯寫起馬來西亞的香蕉,更是姿態萬千、氣味濃郁。〈依然蕉風椰雨〉中,三種不同的香蕉建構起不同的氣味、口感、以及記憶,吃不完的香蕉可以酥炸、煎餅,蕉葉還可以當成食器。〈腐爛的公蕉〉讓作者想起祖父跟火車的回憶,還有那些熟爛甜膩的氣味,完全呈現了熱帶水果的氣氛。

熱帶的另一個特色,就是成蔭的綠色植物。〈野蕨之夢〉和〈野睡的滋味〉都描述了植物混雜著各種潮溼奇異的味道,跟我對於植物的愛好不約而同。從小就在植物園鬼混,我最喜歡的就是蕨類植物區,濕滑的木棧道和從恐龍時代就一直生長的蕨類植物們,不只清幽陰涼,適合講鬼故事,那種近乎腐爛的木頭氣味,更是醉人。我想,夾雜在油棕園的蕨類們,他們的詭譎氣勢必定更加盛大吧。

除了食物和場所, 人的氣味鍾怡雯也描述得相當生動。〈我們的青春〉裡,早熟的女孩Teo身上的皂香味,呼應後面白T恤裡的內衣痕和乳白色大腿,那樣無畏的綻放的青春,就算艷光四射,也仍舊清純可人。在〈男人味〉,髮蠟的味道和男人緊緊相連,不論父親或小弟,或是娘娘腔同學,身上都帶著這種油膩之味。然而,真正觸動她青春費洛蒙的氣味,卻是最無害的、嬰兒專屬的爽身粉氣味,來自陽剛的游泳教練,被鍾怡雯稱為最男人的男人味。這是多麼大的反差阿,但是氣味對於印象的烙印就是如此荒謬、違和卻深刻呀。

鍾怡雯透過氣味,勾勒出色彩鮮明的馬來西亞印象與家族回憶,深刻細膩卻又生動有趣。說實話,我前陣子看的幾部關於家族書寫的或散文或半小說,如導演陳俊志的《台北爸爸,紐約媽媽》跟吳繼文的《天河撩亂》,本質上都是很深沉感傷的。他們同樣也有著細膩的靈魂,但是不知是敘事者的悲觀或是命運太作弄人,讀起來都讓人只想嘆氣責怪人生的殘酷。我原先的假設,鍾怡雯這樣細緻的書寫者,應該也會寫出這類型的家族散文。出乎意料的,一路讀下來,雖然不總是快樂的,但是一直有著陽光照耀般的溫暖感受,甚至有些段落是會讓人笑出聲的。我一直對氣候對人類的影響深信不疑,或許是熱帶的陽光,就會養出有著溫暖靈魂的人吧。

2012年2月28日

月光下,我記得

這是文學傳播理論與實務的期末作業,看了兩次月光下我記得寫影評。



「月光下,我記得」是導演林正盛改編自李昂的短篇小說「西蓮」的作品,故事背景是五零年代的台東。拘謹的母親對女兒西蓮管教嚴厲,然而當她偷看西蓮和外省男老師朱成往來的信件後,又燃起壓抑已久的情慾。

西蓮的母親經歷失婚,獨自帶著女兒回到台東過生活。她擁有足夠養活一家,甚至還能夠請傭人的事業。她也是一家之主,撐起一個沒有男人的家庭。不論於社會、於家庭,她的角色都像男人一樣,能夠獨當一面。她固然獨立、自主、不受拘束,但這或許也不是她自願的。

電影中的一幕,朱成帶心情不好的西蓮去看海邊潮間帶的小丑魚。小丑魚非常特別,在一個魚群中只有一隻雄魚,當雄魚死掉後,最大隻的雌魚就會變成雄魚,擔負起繁衍的責任。在西蓮家中,母親就像是那隻不得不轉變成雄魚的雌小丑魚吧。

身處魚群領袖的位置,除了家庭責任,勢必也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壓力。西蓮的母親對生意很決斷,對自己的女兒也不例外,那樣的堅強是需要武裝自己才有辦法形成的。她應該壓力很大,才希望透過吟誦佛經來修行、釋放,甚至面對自己與外界的眼光。

但她仍然是渴望愛情,渴望一個肩膀的。西蓮的母親在看月亮時說到:「紅樓夢裡的寶玉,源氏物語的光源氏之君,這些少年時心中的男性,想起他們心中就有幸福。要是真正讓你遇到,你還會怕呢!」縱使心中有再多的少女情懷,西蓮的母親經歷了婚姻的傷痛,又背負家庭的責任,她還是只能把這樣的渴望埋藏起來。

對比之下,西蓮雖然受到母親專制威權的管教、束縛,但是她有的是大好青春,沒有傷痕。有一份穩定的教職,找個好人家嫁了就是她最主要的階段性任務。如她所唱,她就像春天的黃櫻桃,初熟、等著被採收,她可以勇敢的追尋愛情,最大的阻礙就只是她的母親。

雖然說,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,但西蓮的母親對西蓮炙熱、無畏的戀情是有些嫉妒的吧。母親細心收藏攔截到的朱成的來信,從信裡的字句,她壓抑的情緒彷彿受到召喚,但仍是隱隱的,像她夜裡不吭聲的自慰。

直到朱成出現在西蓮家,母親見到年輕、健壯的幻想對象,慾望才如同火山一般爆發出來。朱成畢竟也是正常男人,對於風韻猶存的西蓮母親主動挑逗,當然無法招架,在掙扎三秒鐘後就降伏了。

性常常是表達權力的手段之一,面對慾望也被視為女性的自覺。西蓮的母親或許在對於性的主動追求,展現了她對自己的掌控和覺醒,但也可能只是一時衝動,徒留悔恨。

我不覺得這樣的一個故事和不倫、戀母情結有什麼關係,但也不能確定電影想要表達的概念是不是如我想像,但我清楚感受到的,就是過度壓抑的慾望造成的張力與襲擊。

2012年2月20日

2012年2月17日

不說我愛你,是因為我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愛。不過就是為了生殖跟繁衍嘛,幹麼給他粉紅色糖衣?

於是,我不知道用什麼來表達我對你的渴望和依戀。